CT技术无疑是现代医学诊断的一把利器,它凭借卓越的成像效果和精准定位能力,为众多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随着CT扫描的广泛应用,关于其辐射风险的讨论也日渐增多。
尤其是近期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CT扫描辐射剂量的累积与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CT成像技术因其高清晰度和准确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中。然而,CT扫描产生的电离辐射和潜在的致癌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前已有研究证实中(≥100mGy)至高剂量(≥1Gy)电离辐射暴露是儿童和成人白血病的既定风险因素。
实际上,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对较低,约在2-15mSv/mGy,远低于可能引起确定性损害的剂量水平。但是,辐射剂量的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根据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从多国队列中收集的超过94万名<22岁的参与者数据显示,CT剂量累积与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每增加100mGy的辐射剂量,罹患全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升高96%。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发现,即使在较低的剂量范围(10-15mGy)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也有所增加。每增加一次CT检查,患血液恶性肿瘤的整体风险升高43%,其中淋巴恶性肿瘤和骨髓恶性肿瘤的风险分别增加42%和48%。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轻症患者因为短暂的不适便寻求进行CT检查,如部分咳嗽患者希望通过CT排除肺炎的可能性。然而,对于绝大多数轻微咳嗽的患者,尤其是年轻人,并不需要直接进行CT检查,初期可以优先选择辐射剂量较小的常规胸片检查。值得强调的是,CT扫描的辐射剂量远高于普通X光片,前者是后者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CT扫描时,依据专业医生的建议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症状持续时间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判断,以决定是否进行CT扫描。
面对辐射,我们要理性看待,既要防止不必要的过度检查,也要避免因恐惧辐射而延误诊治良机。辐射无处不在,无论是手机和电脑屏幕产生的电磁辐射、乘飞机时受到的宇宙辐射,甚至是吃一根香蕉,都会有辐射。适量的辐射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重要的是掌握合理的辐射阈值。
放射工作人员每年的辐射剂量限值设定为50mSv,五年内的年平均上限则为20mSv。这意味着,只要控制在安全辐射范围之内,定期的医疗检查并不会威胁我们的健康。一年一次或两次的X线和CT检查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应避免在短时间内进行过度重复的检查。
此外,CT在筛查某些癌症,尤其是肺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早在2014年,国家就将胸部低剂量CT普查纳入医保体系,鼓励公众每年进行一次,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胸部低剂量CT的放射剂量仅为3.3mSv,大致相当于一年内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到的辐射总量,仅是常规CT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40岁以下人群可以选择体检胸片。胸部CT相较于常规胸片能更敏锐地捕捉到肺癌的早期信号,尤其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更具价值。
总之,CT检查是一柄双刃剑,正确使用能助我们及早发现疾病,但过度依赖或滥用则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面对CT检查,我们既要摒弃无端的恐慌心理,又不可忽视其辐射累积效应。最重要的原则是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医疗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让CT检查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有利工具。
本文凯发在线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