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讲座|香港记忆与上海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27 09:15:55

  k8凯发作家郭大熟的新作《上阳台》,描绘的是十月十五天寿节前后半月间,金中都塘花坞任家,因家藏李白真迹《上阳台》,与金章宗、李师儿的旧恶新仇、国耻家恨。1月27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了金牌阅读推广人绿茶与郭大熟做客DT51,比对金中都与今日北京的文化地标,解读大都市的消亡与重生。

  嘉宾:李敬泽(作家、批评家)、欧阳江河(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舫(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敬文东(批评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先发(诗人)

  《了忽焉》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陈先发的最新长诗力作,首发于《十月》杂志2024年第1期。1月27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李敬泽、欧阳江河、李舫、敬文东、陈先发、杨庆祥等著名作家、诗人、批评家,做客SKP,共同讨论诗歌、历史、语言等诗学议题。

  嘉宾:崔莹(记者、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汪家明(出版人、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徐保军(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潘采夫(媒体人)

  19世纪英国插画师、植物学家爱德华·休姆绘制的150幅彩色植物版画,吸引作者崔莹走进这150种植物的世界。周六下午,崔莹将和汪家明、徐保军、潘采夫一起走进首都图书馆,为读者带来《花之语》这本新书,介绍一些花的外形特征、生长习性乃至前世今生。

  嘉宾:徐则臣(作家)、乔叶(作家)、杨庆祥(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当我们谈论“北京”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一个充满情感蕴含的概念。当一代北漂作家各自“出走,然后回归”,对于新北京作家群,它又有怎样的启示?周六晚,我们邀请三位作家好友一同从乡土出发,探讨文学里的故乡与北京。

  宫廷政治永远都是政治史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层面。而在宋代,长期被誉为清流的宫廷政治,其实并非其真实面目。其看似风雅的华丽袍裾下,隐藏着无数让大宋官家难以启齿的秘密——这一切,正是吴铮强教授在《官家的心事》一书所竭力考辨还原的。1月28日,北京彼岸书店,我们特邀浙江大学教授吴铮强、历史作家宋晨希,从扑朔迷离的宋代宫廷历史事件谈起,带我们一起了解考据的方法、探寻大宋宫廷的“纸牌屋”和官家们讳莫如深的算计。

  嘉宾:云也退(书评人、译者)、钟志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是云也退在2012年访问以色列后写的一本书。对那个幸福感名列世界前茅但又无比动荡的国家,对十年来蒙上所有人心灵的焦虑之尘,云也退心中的“自由与爱之地”还在起作用吗?1月28日,作家云也退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钟志清一起做客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与读者朋友们一起聊聊以色列、希伯来文学及他们的游历见闻,展现一个他们所了解的以色列。

  爱尔兰为了纪念美好与治愈,将2月1日定为圣布里吉德节(Saint Brigids Day),为了庆祝一位强大的女性守护神,也为了庆祝爱尔兰杰出女性。而后爱尔兰将2月1日作为新的国家假日,在全球举办各种庆祝爱尔兰杰出女性的活动。2024年正值爱中建交45周年之际,爱尔兰驻华大使馆特别邀请到爱尔兰著名诗人艾琳·尼·朱利安奈(Eiléan Ní Chuilleanáin)来华参加爱中文化交流,1月31日晚将在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与中国的读者们一起分享文学、诗歌创作的经历和感悟。

  “正月初一,太阳照样升起,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是人们赋予它特定的意义。新桃换旧符,如何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如何慎终追远、再次确认自己在家族与社群的身份,应该是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存在感和幸福感的获得,主要来自积极参与。”1月26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沈嘉禄将做客学习读书会,为大家讲解春节的现代性意义。

  上海|“生活就在我们自身,而不在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狱中经历与非虚构写作

  《狱中家书》收录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狱中书信与他的随笔,记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国家文化和命运的思索。这些文字将带领我们深入一幅深邃震撼的精神图景,正如博尔赫斯所说,阅读陀氏,就像初次发现爱情或大海。1月26日晚,我们邀请到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生、自由撰稿人糜绪洋,以及诗人、学者、任教于同济大学的胡桑,共同开启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我们自身的旅程。

  嘉宾: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倪文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王宇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1月27日,“东方读书会”将举办第2期跨学科主题交流读书活动,主题为“中英之间:跨语际文艺实践——从《蒋彝和他的文友》说起”,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倪文尖教授、复旦大学马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宇平副教授进行精彩对谈。

  嘉宾:张乐天(复旦发展研究院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摄影师)、走走(作家、文学编辑)

  1983年9月2日,刚到香港的上海姑娘倪双玉迫不及待地给留在家乡的堂妹倪青写下第一封信。倪双玉那一年刚刚20 岁,从上海徐汇区的某高中毕业后,她在家里安排下赴港。《南方来信》则是根据两地之间的52封线日下午,《南方来信》编者、复旦发展研究院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与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教授、著名作家走走一道,以线下对谈的方式共读这本《南方来信》,共同走进上世纪“变革年代”里一位来自上海的普通“港漂”女孩隐秘而跌宕的内心世界,进而管窥香港、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当年色彩斑斓的社会文化生活图景。

  地点: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西楼三楼报告厅

  梅兰芳早期电影作品留存极少,而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的上海戏曲舞台历史影像恰好印证了梅兰芳的早期电影实践。本次讲座,上海音像资料馆副研究馆员虞伟红将带领我们走进梅兰芳的影像世界。

  1月27日,大方、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及跳岛LIVE共同举办的“普鲁斯特×City walk慢读会”第一期,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启动。作为本次慢读计划的开篇和综述,第一讲“在读者那边”将从《追忆似水年华》中的读者们和阅读场景、普鲁斯特《阅读的时光》和他的阅读观念、普鲁斯特著名的读者们(贝克特、德勒兹、塔迪耶、贡巴尼翁、吉川一义等)这几个方面论述普鲁斯特与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此次慢读会的关键词和方法。

  “上帝的惩罚之手”“羊群中的狼”“海上的北方佬”,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都是中世纪史料中记述的维京人形象。自公元八世纪末到十一世纪初,这些出身于北欧的劫掠者、冒险家和战士把当时的西欧搅得天翻地覆,并对西欧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在电影、游戏、漫画等各种现代作品中看到维京人的形象:常常是一位手持战斧、头戴牛角盔、阴沉着脸的强大战士。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维京人仅仅只是杀人不眨眼的野蛮屠夫吗?被称为“最后的蛮族”的维京人及其后裔对欧洲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催化作用?本次讲座就为您展示中世纪维京人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造就的中世纪西欧历史大变局。

  从2015年开始,张乐陆几乎每天创作一幅以黑猫为主角的小画作,他将自己画中主角命名为“么么黑”。这种犹如写日记般的习惯,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1月27日,《今日无他事》绘著作者张乐陆和“美好的书THEBOOKAND”发起人、策展人梁亮将做客上生新所茑屋书店,聊聊整天摸鱼的画家和他的猫生哲学。

  吉恩·瓦伦汀(Jean Valentine,1934-2020),美国当代诗人,诗歌立足于个体生命的经验,结合了道德的勇气,想象力和语言的跳越,以及语调和视觉的简约,亲密地讲述整个生活,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共鸣与慰藉。诗人、翻译家王家新与瓦伦汀的相遇,始于瓦伦汀和卡明斯基合译的《黑暗的接骨木树枝:茨维塔耶娃的诗》,精神的高度契合与共鸣,深深地激发着王家新对于这位异域女诗人诗作及其命运的探询。而瓦伦汀在灾变之年的溘然长逝,也促使他怀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与生命誓愿从事翻译,“让她的生命、她的声音进入更多的生命”。上海明圆美术馆主办,雅众文化协办,策划主持古冈,特邀本书译者王家新,诗人、翻译家胡桑,一起和大家分享吉恩·瓦伦汀的诗学魅力。

  嘉宾:董彬(云丰产业发展集团总裁)、韩立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耿忠平(画家、评论家)、陈佳鸣(文玩鉴赏家、艺术评论撰稿人)、吴曙(画家)、罗锦伟(云丰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沈尹默,因书法闻名,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同样,他的诗词也是独步天下,更是时代的缩影。1月27日,艺术书坊将举办“沈尹默的诗书人生——《秋明诗词集》新书发布会”。董彬、韩立平、耿忠平、陈佳鸣、吴曙、罗锦伟将分享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的沈尹默诗词集《秋明诗词集》,此书由沈尹默入室弟子戴自中经三十多年搜集而成。

  嘉宾: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贵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吟光(作家)

  在一代人的集体回忆里,上海文化曾经深刻影响香港故事,香港印记也镶嵌于上海记忆,比如方言、饮食、都市街景、服饰妆容,乃至叙事方式。城市之间的互文性,也体现了南来作家对香港文学的滋养。这种渊源一脉相传,时至今日,年轻一代港漂作家吟光《港漂记忆拼图》呈现出新的跨媒介延续。1月27日下午,文学评论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长聘教轨副教授施东来,和吟光,将共同做客上海书城福州路店,诚邀观众一起打捞我们记忆中的双城故事。

  嘉宾: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本来老六(影评人)、李思颖(《看电影》杂志副主编)

  2024年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著名奇幻文学家朱学恒的经典《魔戒》译本,并首次收录托尔金亲绘珍贵插图,引领新一代《魔戒》读者重新启航,共同探索奇幻瑰丽的中土世界。1月27日晚,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到学者汤惟杰、上海影评学会理事本来老六、《看电影》杂志副主编李思颖,从译文版《魔戒》出发,和你一起走进永不落幕的中土世界。

  “群岛故事会”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最会讲故事的作家王占黑,一起讲述群岛图书年底新出版的《情感之泉:都柏林故事集》。1月28日,欢迎你走入神兽之间静安MOHO店,和我们一起,完成这冬日炉火前的古老仪式。

  嘉宾:吴鹏飞(星球研究所图书产品负责人)、周勇(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教授)、王正坤(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周瑄(上游新闻影视中心副主任)

  《什么是重庆》从重庆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讲述自古以来重庆人在今天这片土地上适应、塑造与创造。周五晚,吴鹏飞等嘉宾将做客问闻书店,与读者一起重新发现重庆之美。

  南京|在乡间,重建万物联结——申赋渔《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新书分享会

  嘉宾:申赋渔(作家、文化学者)、朱赢椿(书籍设计师、艺术家、自然观察者)

  1月27日下午,我们邀请了作家申赋渔和设计师朱赢椿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聊聊他们的新书《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与读者们一同重建与万物的联结,寻回温和沉静的大地之心。

  1月28日,在杭州新华书店解放路店三楼,池上将携《曼珠沙华》带来“成长之路上的那些隐秘心事”主题讲座,带你重回复杂的青春时光,探寻成长路上合适的亲子关系。

  汉字因造字规律完全游离于字母文字,无法适应西文打字机,故被西方宣称是低效率的文字。为了证明汉字具有现代性,一代代发明者,于嘲笑、狼狈、尴尬、挣扎、局限中开始了研发尝试。直到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才宣告诞生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打字机!但,这样一个堪称天才的发明,最后依然归于失败?从活字印刷,到现代的输入法之间,到底经历了怎样漫长而曲折的道路?1月28日下午,《中文打字机》的译者、高校教师张朋亮来到成都SKP,与大家分享《中文打字机》的翻译轶事和阅读感悟。

  西安|一座理想图书馆是如何诞生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电子书首发式

  “理想图书馆”是如何建起来的?不“网红”的图书馆如何吸引读者?一部非虚构纪实作品如何诞生?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1月26日晚,《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杨素秋和你聊聊一座理想图书馆是如何诞生的。

  嘉宾:邢耀龙(守窟人、历史作家、敦煌学学者)、沙武田(敦煌学家、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玄奘取经图》和被誉为“敦煌石窟艺术之冠”的榆林窟第25窟为何会出现在榆林窟,而不是莫高窟?稀世珍宝象牙佛是何时、由何地传入榆林窟的……1月29日晚,《榆林窟》作者邢耀龙与敦煌学专家沙武田教授,共同做客西安SKP。我们也邀请此时正在长安的您,来SKP与敦煌“撞”个满怀,一起走近《榆林窟》,共话长安与敦煌。

  嘉宾:大东和重(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彭雨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讲师)、滨田麻矢(日本神户大学人文学研究科教授)等

  中国文艺研究会2024年1月例会,关注香港文学,与会学者将探讨西西“故事新编”对鲁迅的继承、1950年代香港文学与海洋书写、萧红在香港时期的创作心理研究等话题。

  嘉宾: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王立秋(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罗东(媒体编辑)

  齐格蒙特·鲍曼,20-21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方面的著作影响深远。这位引领欧洲的波兰裔英国籍思想家,大半生都在用“确定”和“不确定”穷究人类的状况。2017年,鲍曼离世,享年91岁。而其在世最后对谈《将熟悉变为陌生》中译本在2023年出版以来,赢得国内读者的热烈好评。1月29日,豆瓣联合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特别邀请复旦大学教授、知名书评人马凌,本书译者王立秋,以及书评媒体人罗东,三位研究领域不同、个性鲜明的老师将展开思想对话,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关于“思想家回应当下”的深度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