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 Stack Slack 社区的 Tal Sharabi 发现了一个在 Apple 开发者后台中 App Referrer 的数据 Bug。当开发者将用户来源的筛选条件设置为「App Referrer」后看到的下载量数据,要比按下载来源进行分类后 App Referrer 中的下载量更少。举个例子更容易理解,比如开发者对下载量按来源进行分类,显示总下载量 200 个,其中搜索 50 个、浏览 50 个、App 引荐 100 个、网页引荐 0 个;但单独筛选 App 引荐时,下载量可能就只有 85 个。
短评:对于有成熟归因体系的开发者来说,这个 App Referrer 数据误差可以忽略;但对于比较依赖 App Store Connect 数据的开发者来说,问题在于,两个数据到底该信哪一个。
很多开发者反馈他们的 iOS App 的评分数量有所降低,于是 AppFigures 对 App Store 的评分变化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大盘的评分变化并没有异常,但是个别 App 确实收到了苹果的清理,比如 VPN - Super Unlimited Proxy 这款产品就损失了超过 3000 条评分。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这个清理的规模并不算大。
短评:熟悉 App Store 评论、评分数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Apple 就是会不定期地清理可疑的评分与评论,国内 ASO 从业者对于这种数据变动应该已经习惯了。
谷歌在 Android 系统上推出隐私沙盒的测试版本。隐私沙盒 API 会替代用于个性化广告与广告归因的广告 ID。这一变化将会在 2024 年落实。
在一份官方声明中,Google 进一步阐述了原因,Google Play 上 90% 的 App 是免费的,为数十亿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数字广告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为了确保一个健康的、有利于用户、开发者和商业运作的 App 生态系统,这个行业必须继续发展数字广告的运作模式,以改善用户的隐私。这就是为什么 Google 最初开发广告 ID 并给了用户更多的控制权。去年,Google 对这些控制措施做了改进,但还需要走得更远。
出于这个原因,Google 已经宣布了一项多年的倡议,即在安卓系统上建立隐私沙盒,目的是引入新的、更私密的广告解决方案。具体来说,这些解决方案将限制与第三方共享用户数据,并在没有跨应用标识符的情况下运行。Google 也在探索减少隐私数据收集的可能性的技术,包括让 App 以更安全的方式整合广告 SDK。
短评:各移动系统的广告业务越来越重视用户隐私会成为接下来的趋势,不仅 Apple 与 Google,国内 MIUI12 也已经支持了用户虚拟身份 ID 的功能。一两家系统的隐私数据获取限制可能会让归因服务商头疼,但是多家系统同时开展隐私保护,精准归因的门槛逐渐提高,可能反而提升开发者对归因工具的依赖。
Google 更改了搜索结果中的广告样式,目的是让广告更加明显。新的广告样式与品牌搜索结果类似,最终目的是提升广告的转化。
短评:同样的 1000 个搜索量,过去可能有 200 个转化为广告点击、300 个转化为自然结果点击、500 个流失;现在可能有 400 个转化为广告点击、200 个转化为自然结果点击、400 个流失。Google Play 的免费流量越来越少了。
实时活动在 Google Play 的曝光量进一步提高。现在的搜索结果里,在之前的分类上方又增加了实时活动的位置。在任意游戏相关的下载之后,实时活动都会进行展示。比如下图中,下载 Twitch 后,出现了 Limited-time events。
短评:用户通常在下载一款 App 时,不会继续下载其他 App。但现在下载过程中,啪,又弹出一些相关 App,而且还有限时优惠活动,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下载量。但用户一次性下载多个 App,反而会分散、降低 App 的激活率。
现在用户只需要点击每个推荐结果右侧的下拉菜单,就可以看到该 App 的截图、视频、优惠和元数据。这个选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下载推荐的 App。
短评:与上面更新的实时活动的展示规则类似,Google 最终的逻辑是希望提升「用户在单次搜索行为内多次下载 App」的数量。
根据妮娜老师公众号的文章,Google Play 团队决定,用户搜索「分类」关键词时,那么该用户会被认定为在浏览商店的分类内容,而不是进行搜索。
新规则之前,用户搜索 App 分类的关键词(比如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图书),然后下载,在开发者后台的流量来源会归为「search」。现在,这些下载会被归到「explore」。
Mozilla 对 Google Play 上最受欢迎的 20 个免费 App 与最受欢迎的 20 个付费 App 的隐私标签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几个有趣的事实:
2. 在 40 个 App 中,有 16 个(40%)得到了「差」的评级,包括 Minecraft、Twitter 和 Facebook。这些 App 的隐私政策所写的内容,与他们实际正在传输或收集的数据以及传输或收集数据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比如 TikTok 和 Twitter 的隐私政策明确指出,他们与广告商、ISP、平台和其他公司分享用户信息,但这与他们的隐私标签页的内容正相反。
研究人员认为,Google 的隐私系统无法帮助用户在下载 App 前根据其隐私政策作出更名制的选择。反而在这一点,Google Play 的误导性的数据安全标签给用户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最后,Mozilla 建议 Google 与 Apple 在各自平台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数据保护方法,并敦促这些公司公布、解释他们对不合规 App 而采取的执法行动,并承担一些责任来确保 App 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短评:Google 与 Apple 已经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过于严格的隐私保护可能会影响开发者一端的收入,这确实很矛盾。但是要求 Google 与 Apple 有统一、标准的隐私规范,反而可以降低开发者在不同位置填写/更新隐私内容的工作量。
Google 宣布将从 4 月 26 日支持 App 在印度市场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统。如果开发者希望后续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统,应该遵守支付政策中的所有要求。
短评:对于国内开发者来说,更期待 iOS 什么时候可以开放第三方支付,毕竟苹果税还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发布了拜登总统 2021 年对竞争问题的行政命令的结果。
报告引用了两个关键的结果,凯发在线声称 Apple 与 Google 现有的政策可能在以增加成本和限制创新的形式来伤害消费者。报告还说消费者无法在 Apple 与 Google 控制的应用商店之外下载 App。这意味着创新者很难接触到用户。
- 用户应该对自己的设备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应该能够自己选择使用默认的应用程序、使用其他应用商店、删除或隐藏预装的 App。
- 应用商店的运营商不应该以反竞争的方式进行「自我推荐」。换句话说,运营商不应该在搜索结果中偏袒属于自己的 App,也不应该打压与自家 App 相似的其他 App。
- 对应用内购买选项的限制,应当禁止(Apple 与 Google)对开发者使用应用商店本身内购系统的要求。